


作者: 仝志華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: 2025-09-20 09:43
中國菏澤網消息(記者 仝志華)金秋時節,鄆城縣110萬畝玉米陸續進入收獲期。在廣袤的田野上,具備秸稈回收功能的新型玉米莖穗兼收機成為“主角”,不僅大幅提升了收割效率,還將秸稈“變廢為寶”,實現“收糧+增收”的雙贏,探索出一條農業綠色循環發展的新路徑。
在張營街道祝河口村種糧大戶祝仰兵的500多畝玉米地里,新型農機正高效收割玉米。機器駛過,金黃的玉米穗被快速收進糧箱,秸稈則同步被粉碎、收集,一次性完成以往需多臺機械、多道工序的繁瑣流程。“以前最發愁的就是秸稈處理,費時又費錢?,F在收割的同時就把秸稈變成飼料,每畝地還能多掙一筆錢,省心又實惠!”祝仰兵高興地說。
這一變化帶動了當地農機的銷售熱潮。今年以來,鄆城縣具備秸稈粉碎回收功能的新型玉米收割機銷量同比增長35%。9月收割季來臨前,訂單已經排到了半個月之后?!稗r戶現在更看重一機多用,這類機型能讓秸稈增值,受到種糧大戶和合作社的青睞?!蹦侈r機銷售公司負責人介紹。為保障收割期間農機高效運轉,企業還增派了售后維修團隊,開通24小時服務熱線,確保農機“零故障、不停機”。
據悉,今年鄆城縣大力推廣的新型玉米收割機,可一次性完成摘穗、剝皮、籽粒集箱及秸稈切碎收集全流程,無需再進行二次處理?;厥盏慕斩掁D化為優質青貯飼料,既緩解了環保壓力,又為畜牧業提供資源,逐步形成“農業+畜牧”的循環鏈條。
“秸稈成了寶貝,環保和增收兩不誤!”鄆城縣農業機械服務中心主任吳濤介紹,通過新型農機的推廣和機手培訓,鄆城縣玉米機收損失率已降至2%以下。按110萬畝種植面積計算,間接助農增收達6000萬元。
從“顆粒歸倉”到“秸稈變糧”,鄆城縣通過智慧農機的普及,不僅保障了糧食豐收,更推動了農業綠色低碳轉型。隨著智能化、多功能農機的廣泛應用,農業生產效率與綜合效益持續提升,為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力。
魯公網安備 37172902372011號